提米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

首页> 文章
商城会员
购物车
我的收藏
我的足迹

陈立平:经济内循环“倒逼”零售业变革(一)

2020-08-25 11:25:59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内循环这个词最早见诸报端,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6月18日举办的陆家嘴论坛上的致辞中流传开来。

而如今内循环在中央政治局会议被“定调”,这说明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它将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底色,对各行各业产生深远影响。

对零售行业而言,经济内循环意味着什么?零售企业家如何正确认知中央提出的内循环,并对企业战略做出部署和调整?

《第三只眼看零售》就此专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陈立平,希望他从学者的视角为我们解读内循环体系下的零售业。

陈立平指出,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一些物美价廉的好商品充斥于发达国家的商店却很少惠及国内消费者,这种中国商品的二元流通结构问题一直存在。而在内循环的“倒逼”之下,中国零售业面临变革机会,流通成本进一步降低,二元流通结构问题或将得以改善。

此外,陈立平告诫零售企业家,要密切关注市场状况,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保持稳健的现金流,降低成本,减少不必要投资。

做好持久战准备

消费活力恢复至少要五年

《第三只眼看零售》:从一位学者的视角出发,你如何看国家提出的经济内循环?中央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节点提出内循环?

陈立平:内循环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家就提出了扩大内需的口号,内循环可以视为扩大内需的一个延展。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将来是以内需为驱动的。但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扩大内需这些年并没有落到实处,这是为什么?

《第三只眼看零售》:你认为问题出在哪里?

陈立平:2008年以后,为了帮助出口企业度过难关,打通中国制造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之间流通的壁障,各级商务部门推出了一系列内外贸对接的措施。但后来我们发现,这种内外贸对接的措施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究其根本原因,问题在于国内零售企业长期以来养成的“食利型”盈利模式,你向外贸企业收进场费,谁跟你玩?这样一来,势必阻挡了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进入国内流通渠道,扩大内需也就停留在口号层面。

《第三只眼看零售》:中央政治局“定调”内循环,这说明未来的经济形势和消费环境并不乐观,你的判断如何?

陈立平:今年4月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这说明高层对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认识是清醒的、判断是准确的。我对于“较长时间”的预估是五年。我认为,中国消费活力要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的状态至少需要五年时间。就疫情而言,我认为能在2023年彻底遏制全球疫情也就不错了。

【转自:亿邦动力网 作者:赵向阳】(本站新闻所引用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将立即改正。)